如果你可以无所不能,你会如何选择?
做一名摇滚明星,在座无虚席的体育场演奏?做一名冲浪好手,在夏威夷腾起的30米巨浪中冲浪?
我说真的,停下来几秒钟,想象一下。
将你自己置身于想象之中。
对大多数人来说,这仅仅是个很有意思的假设题目。但是在不久的将来,梦想也会照进现实。因为娱乐即将变得和生活一样真实。一切将变得不同。
这一切归功于从未想过可以交集的两种力量。在彼此的作用下,他们可以爆发出如此惊心动魄的能量。
这两种力量分别是:虚拟现实科技的巨大进步,与关于幸福的心理学本质。把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,人类最终将有能力,炮制按需的巅峰体验,将有能力跃入人造的心流狂潮当中。
心流:幸福之源
现在回头再思考一下刚才的问题:如果你可以无所不能,你会选择做什么?你的答案可能是运动员、音乐家、企业家……
那么,为什么你会觉得做这些事的体验很不错?很可能,当你在想象这些体验时,并非仅限于考虑周围的环境,而更专注于你的感受——那种完全沉浸在那一时刻的感觉,如此鲜活,难以言说。那种忘却自身的个体感受,哪怕仅仅几秒钟也好,放任自己化身为某种伟大之物的一小部分。
有些人称其为「臻于化境」,心理学家发现这种状态对所谓的「成功」至关重要。所以他们干脆发明了一个词来描述这种境界。这种体验被称为心流(flow)。
心流是一种精神状态,特指一个人对某件事全身心的投入,完全忘却自身。斯蒂文·科特勒(Steven Kotler)是心流基因组计划(Flow Genome Project)的负责人,他在《伟人诞生》(The Rise of Superman)一书中这样描述这种状态为「知行合一,完美表现」。这个时候,时间仿佛加速了,又像是减速了,一秒钟就像几个世纪,而几个世纪就在眨眼之间。
通往心流的途径很多:跳伞,写诗,为新算法编程,这些都可以让人达到忘我的境界。几个世纪以来,伟人无不因此受益,但是却很少察觉个中缘由。
如今,前卫的人们已经开始注意这一现象。
创造行动
在过去几十年间,心理学家发现「心流」在人类幸福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心流研究之父——米哈里奇·克森特米哈伊(Mihaly Csikszentmihalyi)认为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心流次数将对我们一生的幸福起决定作用。他的研究激发了心理学家们的热情,去探索心流的成因及其影响。
Mihaly Csikszentmihalyi
斯蒂文·科特勒继续进行这项研究工作,对心流进行归类,并细分了17种不同的成因,包括:对危险(包括模拟的)的感知、对他人表现的即刻反应、对手上工作的专注和完成某个挑战等。
无人知道引发心流的最佳途径是什么,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刺激的因素越多,就越容易进入心流状态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刺激因素,促使自己进入心流状态。但进入状态后,精神愉悦程度都是一样的。运动员、艺术家、音乐家和企业家都认为,如果能找到办法将心流状态的时间延长到极致,就能使人们获得长期的幸福和成功。心流研究专家,如科特勒、克森特米哈伊甚至声称,找到并尽可能延长心流状态,可以被看成人们的生活目标。
过去,达到心流状态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儿,需要承担风险、训练和决断力。很快,这一切将改变。一项新技术的诞生,使调动这17种心流成因就像拨动电灯开关一样易如反掌。
这一技术,就是虚拟现实。
虚拟现实:让你身临其境
在有生之年,我已经看到了五六项足以改变世界的计算机技术:苹果微机、网景浏览器、谷歌、苹果手机……还有Oculus头戴式显示器。这实在太惊艳了。
——克里斯·迪克森(Chris Dixon)
90年代初,虚拟现实(下文简称VR)技术在开始阶段很不顺利,许多人都觉得这只是一个幻想。然而现在,质疑者不得不正视VR技术在Oculus头戴式显示器上的复苏。他们常常思考,今天的VR硬件与90年代初的失败产品之间,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。
两者的不同之处,非常简单,一言以蔽之——临场感(presence)。
临场感是指,某种虚拟情景发生时,你的大脑对其深信不疑,坚信这一情景是真实发生的。它并不是让你忘记现实世界。准确地说,它意味着,当一头硕大的虚拟霸王龙袭击你时,你的大脑会立刻感受到恐慌;它意味着,你的潜意识相信你真的在此场景之中。
临场感正是VR异于其他媒介之处。在虚拟现实里,你的感受如此真实,而真实世界却好似不复存在。
「VR给人的感觉就像生活在别处,人们觉得自己被瞬间移动到别的地方去了。临场感,是一种不可思议、极其强烈的感官体验,只有VR技术能实现。其他方式都达不到这一效果。」Oculus公司首席技术官迈克尔·阿卜拉什(Michael Abrash)如是说。
几十年来,这种如临其境的虚拟现实已成为众多宅男宅女们的梦想 。从《星际迷航》(Star Trek)的全息甲板,到《雪崩》(Snow Crash)中的虚拟空间,人们幻想着创造一个不同规则的现实世界、足不出户就能探索宇宙深处的星球、拜访另一个城市、甚至体验另外一种生活。
《星际迷航》中的全息甲板
仿若身临其境的VR改写了我们自身感知的源代码。
至今为止,还没有哪个VR头戴式消费产品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,但这种情况即将发生改变。今年之内,Oculus Rift和HTC Vive将震撼上市。
Oculus Rift
这是一场真正的游戏变革。VR正在游戏和娱乐行业掀起汹涌波涛。很快,又会用临场感的强大力量、以惊涛骇浪之势震惊世界。
创造临场感的能力令人不可思议,但现有的VR技术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效果放大器:如果你使自己的大脑相信,此刻你正在御浪前行,同时任何时候你都能在舒适的家里通过VR制造这一幻象,这意味着,你随时能根据需要创造出心流。
VR+心流=按需制造的极乐世界
现在,让我们再一次回顾你的梦想——那件如果你有能力做任何事,就会想去做的事情。
你现在知道了两件事:
在不远的将来,能够模拟你的幻想世界并创造临场体验的技术将会出现。
心流——当你彻底沉浸在所做之事中产生的心理状态——是最不可思议的心理状态之一。
事情开始变得疯狂了——有能力通过VR技术来诱发临场感,意味着我们也有能力按需诱发心流状态。
游戏已经可以诱发较弱的心流状态,也就是斯蒂文·科特勒所说的多巴胺回路,但直到现在,他们也从未能够诱发真正的心流体验,因为心流的最重要触发物之一是「深度具身化」(deep embodiment),也就是与他们周围的世界产生深度的物理联系。
VR + 心流将成为一股疯狂的力量。斯蒂文·科特勒将其比作「合法的海洛因」,他说:「当电子游戏开始诱发真正的心流状态时,可能就是虚拟现实比现实世界更有趣也更有意义的时刻。」
显然,这一拥有巨大力量的技术可能诱发社会变动,成千上万的人会决定大部分时间在虚拟现实中生活。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?这项技术呼唤着人类心灵深处的渴望,渴望从各种约束中解脱。也正是同一种渴望,将人们推向迷幻剂、清醒梦与禅宗佛教。
这些都是通向心流的道路。但每条道路上都有艰难险阻。而现在,只需要带上头戴式VR显示器,你就能够进入以前只有世界级的演员、灵修师和僧侣才能进入的领域。
生活在人人都可以按需实现梦想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呢?最坏的可能是,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,与整个世界隔离开。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——一个能驾驭心流力量的虚拟空间将激发人类创造力的大爆发。
在互联网中游弋
我认为,有很多理由都能说明,创造完美的虚拟现实,在道义上是必须的。
——帕尔默·拉奇(Palmer Luckey)
所有事情都归结于一个问题。我们能否构造出一种VR的体验,并利用它独特的心流体验诱发能力来激发创造力?VR提供了近乎无限的被动体验,也能相应地带来创造力的巨大提升。
想象一下,在虚拟现实中作曲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。你戴上Oculus Rift,周围布满各种按钮和按键,还有顶级的DJ板子,带来从未有过的交互体验。你的每个动作都会被算法转化为声音,在这个环境中,你可以丝毫不被打扰,心无旁骛,时光流逝。在你没有注意的情况下,心流状态时隐时现。
但这并不仅限于音乐。
在VR中,你的程序代码可以用图像方式显示,还有视觉上的提示。编程可以从纯文本变成交互模拟。
听起来太遥远?一个Rift的研究员这样说道:「在Rift中,你并不是处在一个二维的视图中,你可以四处查看数据,看看左边,看看右边,看到各个子网。你可以用Oculus得到沉浸式的环境,就像在互联网中游泳一样。」
听起来像某个独立开发者在完成一件好高骛远的个人工程?非也——这位可是DARPA的方案主管弗兰克·庞德(Frank Pound)。DARPA正在测试用Rift防止网络攻击。
当前,VR的先锋开发者和企业家们正在创造能够解放所有人创造力的工具。例如Tilt Brush,它是一个能够让任何人在虚拟现实中构建3D艺术品的应用;又如Primrose,它是一个虚拟现实文本编辑器,可以让你实时构建围绕在你周围的虚拟世界;再如Agora VR,可以让小团体在VR中做交互式的展示和讲座——VR能够让你创造很多东西,不仅仅是消费。
让我们开始吧!
在艺术、科学、教育等几乎任何领域中,VR都可以产生无限的创新:艺术家可以创作违背物理定律的雕塑;基因学家可以飞跃数据集,轻松查看大数据,增进他的洞察。
虚拟现实为创新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潜力。
这些经验都能够诱发强烈的心流状态。他们一定能触发所有的17个心流诱诱因。相比在现实世界里,VR中的创造活动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。
所有VR开发者和爱好者都将面临这样一个挑战:如何保证VR这一媒介被更多地用在创造上,而非仅用来获取心流的巅峰体验。
在我们的脚下,VR有两个未来。一种是把绝大多数人作为消费者,让他们被动地体验事先打包好的体验。这些体验能诱发出绵延不断的心流,但内在却是空虚的——那仅是一场VR版的「糖果传奇」游戏而已。
然而,还有一条路。
那就是——将VR作为终极的创新平台。在那里,你随时都可能发现,马尼拉的艺术史学家与都柏林的天体物理学家组成了一个团队,共同建造了一座达·芬奇式的月球基地,或是一个机器学习的学生正在完善自己的算法,教一个人工智能玩滑板,或是任意超乎想象、潜力无限的应用领域。
如果我们能够努力实现这条路,那么,连科幻作品中的虚拟空间都会黯然失色,因为我们的虚拟空间将能解放宇宙中已知的最强力量——人类的创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