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楠百科网

编程知识、经典语录与百科知识分享平台

趣步仿盘“亦跑”拉人头疯狂割韭菜,公司注销卷款跑路!

来源:防骗大数据

如今,在绿色出行的倡导下,健步已然成为全民运动。很多商家从中嗅到商机。渐渐地,健步类APP成人们手机中“常驻客”。

(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:FPData)

正文共:1887 字
阅读时间:6 分钟


题图:主题配图


来源: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

ID:IFNC2013


防骗说444:亦跑公司注销跑路来自防骗大数据00:0006:54


然后,当这些APP搭上金融,甚至是“区块链”的概念,就衍生出一场场骗局。甚至,有的参与者并不知“区块链”究竟是什么!


1、走路失足掉“陷阱”

近期,有大量投诉人在21CN聚投诉上反映称,亦跑APP靠走路步数换取“花豆”,且打着“区块链”名义炒作花豆价格,可至年底,其借故关闭系统,最终公司申请注销,人去楼空。



据统计,投诉人损失均以上万,甚至个别的投入的资金达10万元以上。针对此情况,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采访其中一位投诉人小张(化名)。


据小张(化名)反映,其是通过别人介绍做的亦跑项目,核心的任务就是收集“花豆”,“花豆”达到一定量后,即可升级做更高任务。


具体而言,拿到这个“花豆”方式,一是靠走路。“刚加入的时候,每天走4000步,平台一个月送11个花豆。”小张表示,另一个方式,就在亦跑APP内交易平台上买。


到手“花豆”可以在平台内商城兑换东西,也可以升级,然后产更多的“花豆”,再拿平台上卖。据小张介绍,之前在亦跑上,“花豆”标价在每个0.5美元至1.5美元。(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:FPData)



在平台之外,还有“黑市”,每一个“花豆”卖15元(人民币)。“我感觉这里是托儿在,为了就是炒高价格。”小张直言道。


后来,陆陆续续地,就有人开始收“花豆”,小张前前后后投了2.5万左右。直到去年10月,“花豆突然间掉到几毛钱,后来就掉到1毛钱一个”。


亦跑方面就向小张这些用户表示,是在维护。而在维护这几个月中,像小张这类“高级玩家”原先一天可以产上百个“花豆”,后来每天就产几个。


“一个花豆一毛钱,根本没有人要。”小张提到,到了春节,亦跑就把APP停掉了,用户也打不开,偶尔时候还会发个公告。“现在就直接发公告,说要清算、注销。”


小张等人发现,形势不对,就组织人去了公司,结果发现已经没有人。据小张向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表示,他所在微信群里,同样受骗达到100多人。“另一个群里有400多号人。”



亦跑不光可以交易“花豆”,还可以通过推广获得奖励。


如推广5个人实名认证,手续费从50%降到25%。一星达人:直推25人,团队活跃度2000,月分红1万余元。另外,有用户表示,入驻商城要花费2000元。(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:FPData)


2、区块链产业园里的“骗子”公司

亦跑在社交平台上对外宣称,其基于区块链技术,本着“你的每一个步数都算数”理念,打造全新的“区块链+新零售”生态。


时到如今,回头再来看,这看似高大上的宣传,但最终却让用户损失上万元。“我们对区块链是什么并不清楚,就知道花豆就是积分,走路产生花豆,不够就在市场上收购。”小张称。


天眼查显示,亦跑APP运营主体为长沙亦跑科技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300万元,2019年10月22日,法定代表人由谭磊变更为刘俊杰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在微博上,一条“亦跑科技入驻国家级区块链产业园的通知”消息显示,亦跑于2019年4月18日正式获得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块链产业园颁发的营业执照。



据天眼查,亦跑注册地址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产业基地蓝田北路1号星沙区块链产业园401号。相关报道显示,星沙区块链产业园于2018年8月成立。(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:FPData)


3、监管:防范以“区块链”名义进行非法集资

据了解,健步类的APP出事的,不止亦跑。事实上,早有前车之鉴。


2019年10月,“让汗水不白流”的趣步APP因涉嫌传销、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被湖南省长沙市工商部门立案调查。



大体上,趣步的套路与亦跑如出一辙,具体而言,通过运动步数累计获得“糖果”。若想要更多“糖果”,用户需要增加活跃度,即拉新人加入。


另外,趣步同样是搭上区块链的噱头,糖果”可以兑换成一种名为GHT(桂花糖)的“糖果”,GHT为浮动价格,用户可以通过买卖变现。


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了解到,早在2018年8月,银保监会曾发布《关于防范以“虚拟货币”“区块链”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》(下称《风险提示》)。



《风险提示》提到,一些不法分子打着“金融创新”“区块链”的旗号,通过发行所谓“虚拟货币”“虚拟资产”“数字资产”等方式吸收资金,侵害公众合法权益。此类活动并非真正基于区块链技术,而是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、传销、诈骗之实。(本文转自防骗大数据:FPData)


而这些行为具有特征包括网络化、跨境化明显;欺骗性、诱惑性、隐蔽性较强(利用热点概念炒作);存在多种违法风险(以“静态收益”(炒币升值获利)和“动态收益”(发展下线获利)为诱饵)。


除此之外,近日,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提示,在疫情期间,谨防利用“区块链”概念进行诈骗的行为。


(原标题:健步APP套路揭秘!“亦跑”骗局:拉人头,借区块链名义,爆炒虚拟币)


内容来源:本文为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(IFNC2013)原创发布,作者|南木,授权防骗大数据(FPData)转载,特此鸣谢!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