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楠百科网

编程知识、经典语录与百科知识分享平台

木马病毒窃取数据犯罪猖獗(木马病毒会窃取照片吗)

近期,多地警方通报多起利用木马病毒非法窃取数据的案件,犯罪团伙通过技术手段侵入企业、个人计算机系统,窃取虚拟货币、交易信息、客户数据等敏感内容,形成“制作—投放—销赃”的黑灰产业链。此类犯罪不仅威胁公民财产安全,更成为电信诈骗、洗钱等下游犯罪的“数据源头”。


犯罪手法揭秘:从“物理投毒”到“网络钓鱼”

1.伪装文件诱骗点击

犯罪团伙常将木马病毒伪装成“购物清单”“客户订单”等文件,通过社交平台发送给商户或企业员工。例如,江苏南通的王某团伙在短视频平台冒充客户,向电商商家发送含木马病毒的“购物清单”,远程窃取交易缓存文件,两个月非法获利600余万元。

2.U盘植入与内部渗透

部分犯罪分子通过入职目标企业,利用工作便利物理植入木马。北京海淀区某教培机构员工鲁某,多次趁下班后向同事电脑插入含木马程序的U盘,窃取客户资料后转售牟利,最终被警方抓获。

3.技术升级与隐蔽控制

木马程序呈现“短时高效”特征,如某犯罪团伙开发的病毒可在U盘插入电脑后1分钟内完成数据窃取,且运行时进程隐蔽,仅靠常规杀毒软件难以发现。


产业链分工:黑灰产“上中下游”环环相扣

  • 上游:技术开发者编写木马程序并提供维护,如程序员袁某为粟某团伙定制远程控制病毒。
  • 中游:组织者负责分发木马、招募“投毒人员”,如闫某指挥团伙成员入职教培机构实施渗透。
  • 下游:数据清洗与销赃,窃取的信息多流向境外诈骗团伙,用于精准诈骗或二次倒卖。

重拳打击:多地警方侦破典型案例

  1. 浙江温州“00后”虚拟币盗窃案
    陈某等人通过木马控制100余台电脑,窃取虚拟币获利31.8万元,主犯被判有期徒刑四年
  2. 河南开封“行业投毒案”
    犯罪团伙向儿童摄影、母婴护理等500余家企业投放木马,窃取数据转售境外,5名核心成员落网。
  3. 黑龙江闭某“兼职投毒案”
    闭某在兼职群中为上线投放木马病毒,致商家损失16万元,被判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。

防范指南:企业与个人如何筑起防线

企业层面

  • 强化内部管理:限制外来设备接入,监控员工异常操作,如北京教培机构通过网络安全人员及时发现木马进程。
  • 数据加密与权限隔离:电商平台对订单信息进行脱敏处理,避免“解密中介”勾结内鬼泄露数据。
  • 定期安全培训:针对销售、客服等高流动性岗位,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。

个人层面

  • 警惕陌生文件与链接:不轻易点击社交平台发送的“订单”“清单”等不明文件。
  • 定期查杀病毒:安装专业杀毒软件,及时更新系统补丁,阻断木马沉默运行。
  • 保护隐私信息:妥善处理快递单、账单等含个人信息的纸质文件,避免随意丢弃。

法律制裁:新型数据犯罪面临严惩

根据《刑法》第285条,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情节严重者可判处3-7年有期徒刑。江苏南通王某团伙12名成员因窃取电商数据分别获刑1年3个月至4年6个月,并处罚金。此外,《数据安全法》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要求企业履行数据保护义务,违者将面临行政处罚。


结语:技术双刃剑下的安全博弈

木马病毒窃取数据案件频发,折射出数字时代安全防护的紧迫性。唯有企业完善技术防护、个人提升防范意识、执法机关持续高压打击,才能遏制黑灰产业链蔓延。正如警方提示:“未知链接不点击,陌生设备不轻信”,筑牢网络安全防线需全社会共同行动。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